经典咏流传提示你你可能认识了一个假曹

身上有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

拜《三国演义》所赐,曹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大坏蛋。

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因为多疑而杀死了原本准备杀猪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

他为了得到徐庶,不惜拿徐母当人质,逼得徐母自杀以全大义;

他为了给父亲报仇,以屠城的方式屠杀徐州百姓;

.............

简直就是无恶不作啊!

所以,在戏剧舞台上,曹操始终以奸臣的形象出现。

曹操的戏剧形象

这样一个人,即使他开创了曹魏政权,也依然让人爱不起来。

1

正在央视热播的《经典咏流传》把曹操的《观沧海》以歌咏的形式进行了演绎,让我们终于可以脱离刻板印象,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吉克隽逸演绎《观沧海》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奇袭的战术击溃了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也把当时看起来最强大的袁绍打得失去了元气,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随后,袁绍的两个儿子北逃,投奔了乌桓。

是乘胜追击以绝后患,还是坐下来歇歇享受胜利的喜悦?这是曹操面临的抉择。

无论选择什么,都不轻松。

在一片反对的声音中,曹操力排众议,决定北征乌桓,不能纵虎归山。

这是一场比官渡之战还要难的硬仗。

国力空虚、长途跋涉、天气恶劣,所有的因素对曹操都是不利的,他拥有的,只是郭嘉的支持以及一统天下的决心。

曹操之志:重建一个太平富庶的国家

曹操又赢了!

他以“放弃辎重、轻装前进”的策略,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魄力,一举平定了乌桓,并听从了郭嘉的遗计,坐收了袁氏兄弟的首级。

自此,北方已定,只需考虑如何平定南方了。

打赢了一场胜算极小的硬仗,曹操向心中的理想迈进了一大步。班师回朝的路上,途经碣石,曹操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

临碣石,观沧海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何曹操会在登临碣石山时突发感慨呢?原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

《资治通鉴》中的秦纪记载:仙人居碣石山。公元前年,秦始皇亲临碣石山,勒石记功,并求长生不老,江山万代。他令人刻下《碣石门辞》,赞颂统一中国的历史奇功。

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的《碣石门辞》

位于秦皇岛的“秦皇求仙入海处”

(注:碣石究竟在哪里?至今没有定论,一说在辽宁绥中,一说在河北昌黎,且都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旅游文化区。)

公元前年,汉武帝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并在山顶修建汉武台祈仙求神。

千古一帝汉武刘彻

秦皇汉武,历来都被并称,只因他们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都是空前的,是杰出帝王的代表。

如今,曹操一路走来,虽千难万险,但也成就斐然。无意之间,与千古帝王邂逅于时空交错中,岂能不感慨?

可是,曹操此时心中,不是志得意满,也不是追昔抚今。在磅礴的大海面前,他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喷薄而出。

这首诗,传达的是曹操的生命格局。

这是《三国演义》表达不了的,这也是罗贯中所理解不了的。群雄逐渐,要么是像袁绍、孙坚等希望雄霸天下,要么是像刘备那样想要延续刘家正统。唯有曹操,他要的是一统天下,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的侵扰,并且通过休养生息,过上富庶的生活。

止戈为武,战争是为了和平,这种干净朴实的思想,在曹操的诗中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余秋雨语)

看似霸气的笑中透着纯真

于和伟的曹操最接地气

不读曹操的诗,不会懂曹操;读了曹操的诗,也未必会懂得曹操。只有达到了他的境界,才会明了他的志向与气魄。

同为伟人的毛泽东曾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赞曹操: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年,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

而且,他说了这样一句颇具情感共鸣的话:“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毛泽东眼里,能和自己比肩的,唯有一个曹操。

有人这样评价毛泽东对曹操的共鸣:

毛泽东之所以肯定曹操,恐怕也缘于二人在诸多方面有着逼真的‘形似’乃至‘神似’之处。举其大端,譬如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可以说,在各自所生活的时代,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对于二者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所以,虽说他们上下相隔一千多年,但毛泽东对曹操确实是打内心里予以情感认同的。

同是登临碣石,很明显,曹操与秦皇汉武的目的不同,他们的政治抱负或者说是生命格调也不同,曹操是略高于秦皇汉武的。

这也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原因。

4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有着远大抱负的曹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丝毫不敢懈怠,反而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因为,这一年,他已经53岁了。

因此,在写下《观沧海》的同时,他还写了另一首千古名篇:《龟虽寿》。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诗中跃然而出。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有限的人生里,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追求长生不老又有何益?龟活三千年又能怎样?终归一死!不如保持内心的青春,积极进取、乐观奋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自然规律,人力不可抗拒,那就顺应规律,在有生之年努力拼搏,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就这样,曹操开创了“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的先河。从此,作家们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曹操也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后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唯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曹:汉魏政治诗坛三领袖

5

在对待女人的态度上,曹操也表现出了超前的意识,仅从“分香卖履”一事就可见一斑。

曹操姬妾众多,并且养了不少歌舞妓。他鼓励这些女人们在闲暇之时勤学手工,不要只顾享受。他的目的很明确:习得一技之长,才不至于沦落到老而无依。因为男人终有一天先离她们而去,不能成为她们终身的依靠。

临终遗命: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对这些女人也做了细致的安排: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晡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有了这个遗命,这些女人们就可以安心在铜雀台凭手艺度余生了。

这种意识,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不曾具备,不懂得居安思危,把一时的依靠当成了终身的依赖。

我们就是这样,仅凭一部《三国演义》,错看了曹操。

今日错,明日错,何日不错?

读经典,寻书中清幽之境,遇千古善读之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zhongzx.com/szxjj/1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