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农村电气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中专

三、招生对象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四、学制

三年

五、人才培养目标

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掌握新农村电气技术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胜任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的生产、检测、维修与管理,胜任相关行业产品采购、销售与服务等,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

序号

就业岗位

1

新农村电子产品生产、检测、维修、管理工作

2

新农村电子、电气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3

新农村电子、电气产品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

4

新农村电气设备的控制、维护、使用、检测工作

5

新农村电子、电气产品采购、销售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社会能力

(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

(3)具有对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4)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6)加强素质教育,进行专业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

2.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3)掌握农村电气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

(4)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知识;

(5)正确掌握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6)具备熟练应用电子、电气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

(7)具备电子、电气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的能力;

(8)能够识别和绘制电路原理图;

(9)能够熟悉应用PLC技术控制电气线路;

(10)具备对常用模拟电路进行分析、调试能力;

(11)能够熟练使用单片机进行软硬件设计;

(12)具备多媒体信息制作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获取专业知识与掌握专业技能的正确方法;

(2)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3)具有查阅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的组织能力;

(5)具有专业拓展与创新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

绥阳县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电气技术专业(三年制)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各年级教学时数

各科学时数

总学时数

占该学时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程

1

语文

2

2

2

2

6

54.7%

2

数学

2

2

2

2

6

3

英语

2

2

2

2

6

4

哲学与人生

2

36

5

历史

2

2

60

6

体育

3

3

3

3

3

7

音乐

2

30

8

书法

2

30

9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2

60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12

职业道德与法制

2

36

13

班团活动

1

1

1

1

1

75

专业核心课程

14

电工基础

4

4

21.3%

15

农村供用电设备使用与维护

2

2

60

16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4

2

2

2

17

电力拖动

4

4

2

专业核心课程

18

电子技术

2

2

4

24.0%

19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2

2

60

20

典型电子整机与电子产品营销

2

2

60

21

PLC技术应用

4

4

22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4

4

23

PROTEL电路板设计

2

2

60

周课时总数(节)

30

30

30

30

30

0

教育实践

实习20周

课外活动

1

1

1

1

1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核心课程建设,是学校农村电气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校企循环、工学交替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微课、FLASH、PPT课件、网络平台等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随时随地的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脑学习,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师资水平提升。(详见各科目课程设置)

九、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1

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2

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与操作规程

3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过程管理

4

电子产品的测试、安装和调试

5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6

电拖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7

PLC设备的控制与调试

8

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控制

9

电子、电气产品的销售

十、实践环节安排

实践课程1:电力拖动第1、2、5学期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的特点

2、掌握绘制、识读的原则,会动手绘制电路图

3、掌握电动机的各种控制、保护及选用方法。

学习内容

1、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制动和调速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2、掌握位置控制、自动循环控制、顺序控制等各种典型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3、掌握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4、掌握电动机的各种控制、保护及选用方法。

实践课程2电子元器件检测与识别实训第1、2、5学期参考学时:

1、掌握电阻器、电容器的标称值判读,能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

和电容器的值;

2、能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和晶体管;

3、能熟练进行手工焊接;

4、能对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进行焊接;

5、能制作印制电路板;

6、能熟练使用示波器。

1、电阻器标称值判读和万用表测量;

2、电容器标称值判读和万用表测量;

3、万用表检测二极管和晶体管;

4、手工焊接法中的五步法、三步法、搭焊、钩焊、绕焊;

5、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焊接

6、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7、示波器使用练习;

实践课程3电子技术基础实训第3、4学期参考学时60

1、加强对数字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测试等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

3、完成电路设计、组装调试和性能指标测试的能力;

4、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1、TTL与CMOS集成逻辑门的参数测试;

2、加法器;

3、数据选择器;

4、触发器;

5、计数器;

6、移位寄存器;

7、集成定时器;

8、电子秒表。

实践课程4: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第3、4学期参考学时:60

1、了解照明线路的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

3、完成照明线路设计、安装技能。

1、认识照明线路;

2、办公室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3、家居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4、小区公共照明控制箱安装与检修。

实践课程5:PLC技术应用第3、4学期参考学时:

1、理解掌握PLC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掌握PLC编程软件使用;

3、理解一般PLC功能运算指令;

4、能够对相应的PLC控制电路进行基本分析理解;

5、掌握常用生产机械PLC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调试与检修;

1、能够掌握基本的PLC硬件结构

2、能够正确选用各类型的PLC;

3、能够正确熟练连接各类型PLCI/O;

4、能够正确熟练使用PLC编程软件;

5、能够掌握基本类型PLC电气控制;

6、掌握常用生产机械PLC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调试与检修;

实践课程6: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实训第3、4学期参考学时:

1、能根据设计任务进行单片机芯片的选型;

2、能根据电子产品的功能,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

3、能正确使用单片机产品常用开发工具;

4、能进行单片机产品应用程序的设计;

5、能进行单片机产品程序调试;

1、掌握程序设计过程中解决常见问题的数学方法;

2、掌握单片机内部资源的规划方法;

3、掌握不同电路之间的驱动方式;

4、掌握单片机系统中的基本技术要领(如:查询、分支、中断、

通信、定时、时序等知识点),并在项目中正确应用;

5、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工艺流程;

6、掌握典型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

7、掌握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成本控制方法

实践课程5顶岗实习第6学期参考学时

1、接受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职业素质训导,形成正确的职业态

度,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实际设备操作经验,提高电子、电气设备故障分析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一线工作中吃苦耐劳、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

4、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及相关专业打下基础。

1、参加单位的生产过程,完成单位布置的工作任务,达到一个合格职工的要求;

2、单位的运作模式、单位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单位文化;

3、单位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营销管理等;

4、单位的生产组织、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全过程。

十一、毕业条件

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国家德育的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各科成绩达到合格标准要求;同时需取得相关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十二、教学团队保障

教学团队是建立优秀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组织形式,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力平台。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人员结构见下表:

序号

姓名

学历

职称

教师资格证

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经历

1

彭强

专科(应用电子技术)本科(法学)

初级

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设备装接工

苏州精元电脑有限公司、苏州和联集团、黄山英菲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

吕太发

本科(电子信息)

中级

电气技术应用

电子设备装接工

广州TCL工厂工作2年

3

帅昌超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初级

电气技术应用

电子设备装接工

海螺水泥厂工作1年

4

简飞

本科(物理)

高级

物理

无线电调试工

广东合联电子厂

5

翁远松

本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初级

电气技术应用

汽车修理工、维修电工电工特种操作

苏州泸光汽车电气厂

6

李小林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初级

电气技术应用

长征电器厂工作1年

7

刘淑娟

本科(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初级

电子技术应用

维修电工、汽车维修电工三级无线电调试工

企业工作2年

8

王林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初级

电气自动化

电工

扬州泸光汽车零部件厂

9

谭迅国

本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初级

电气自动化

电工特殊作业操作证、计算机二级(C语言)证书

10

贾福来

本科(信息技术)

中级

电子技术应用

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广州电子厂、黄山英菲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11

李如硕

(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级

物理

电子商务工程师

重庆电子厂、广州电子厂

12

陈自力

本科(自动化)

外聘

科学

电工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项目代号A5”安全管理证件

天韵公司工作1年以上

13

丁淑鸿

中专(机电)

外聘

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工

航天工业部群英铸造厂、广州新润成陶瓷厂、城区家电维修

14

杨容

本科(数学)

中级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设备装接工

苏州和联集团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基础教师

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

企业指导教师

2

6

4

1

1

1、教学团队概况

农村电气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4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3人,兼职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2人。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责任、奉献、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专任教师通过下厂进行生产实践、参加企业职工培训、进修、以老带新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多种途径培养中青年教师,使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2、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教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教学团队带头人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

(3)教师能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所任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合理设计学习情境。

(4)教师应熟悉本学科的新技术和相关课程改革趋势,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5)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6)教师开发相应课程的优质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建设课程网站。

3、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师应具有:熟练掌握农村电气技术专业电子技术、电拖控制、PLC技术、单片机等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实验实训工作台及实训模块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等;

生产性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流程、组织形式;能够对生产环节进行分解;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了解相关的企业文化;熟悉各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相关技术;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员工组织形式;能够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建立适应生产要求的、以岗位能力为基本单元的新的教学体系。

4、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兼职教师由企业推荐或自主招聘,然后通过学校选拔考核合格,有多年在一线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

5、教学团队后期建设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我们通过定期派专业教师下厂锻炼、外出培训、邀请名师讲学、教师结对互助等措施,提高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式,以骨干教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精品课程建设和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教学条件保障

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已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方案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农村电气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专业教室名称

主要设备及说明

1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

电子装配工作台、DSME数字示波器、稳压电源、多功能焊接台

电子技术仿真操作箱

2

PLC实训室

电脑仿真软件及编程软件

三菱PLC多功能操作台、西门子PLC多功能操作台、电力拖动一体化操作台

3

电工电子实训室

电子装配工作相关设备

实验焊接各种元器件设备

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室

开发板

DSME数字示波器

安装相关软件的电脑及电子资料

5

家电维修实训室

家电产品及维修设备、电视机维修工作台、照明线路安装综合实训设备、

6

机电实训室

电机控制综合工作台、电工操作平台

7

创意实训室

电子装配工作相关设备、兴趣、比赛培训相关设备

2.校外实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现已与绥阳县高桥实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绥阳县全成电子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并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强调互动互利原则,企业通过基地正式挂牌可以提高双发的社会知名度,同时可以优先挑选毕业生,并自年以来招收了名硕电脑(苏州)定向班,就培养方向、学生毕业设计、技术开发与推广、设备支持、教师培训学习等方面开展合作。以下是我校的部分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名称

顶岗实习内容

备注

富士康(烟台)有限公司

电子通信产品的输出检测

已有协议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生产与检测

冠名班

昆山沪光电器有限公司

汽车电气电路安装与检测

已有协议

OPPO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电子电路组装与检测

已有协议

贵州高桥实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农用电气设备组装与检测

已有协议

绥阳县全成电子有限公司

华为公司电子设备制作与测试

已有协议

绥阳县肯富来泵业有限公司

机械设备加工与制造

已有协议

十四、机制与制度保障

为了圆满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升学考试等各项教学任务,培养出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规范教学过程,建立相应的机制制度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升学冲刺”的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电子及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理论知识讲授→实验操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升学冲刺”的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内容的应用性,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实用、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学内容。实验操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升学冲刺等实践教学按照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高,实践环节改革力度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开展与大学联合办学,使学生升学有保障。

(二)完善的管理制度

把课程建设作为核心,根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推进制度建设,在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生产性实践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工作学期、课程考核、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升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主要的机制与制度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主要机制制度

主要内容

1

课程考核

对公共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30%)+期末考试(70%)”的考核方式;对专业课程加强过程控制,引导教师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的方式,理论考试采用期末试卷考试,占30%的成绩;平时考核包括出勤、作业、平时测验、课堂表现等方面,占20%;实践考核,采用“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占50%,使课程考核方式能真正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

证书制度

规定学生毕业时持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从制度上面促进学生主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全面优质就业。

4

重点培训期

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电子、电气相关大赛和技能比赛的培训,提供场地、实验设备及仪器等,指定教师给以指导。

5

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由企业对学生实施员工化管理,企业把学生作为员工进行考勤、派工与计酬,主要有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专任教师则主要进行实习指导。实践结束,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报告,并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

6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良好的师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在国内外进修学习、下厂锻炼,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7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建立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健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

8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管理,确保校企合作渠道畅通,加强校外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

9

升学管理

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继续参与学习,选派经验丰富基础文化课教师教学,参加中职分类招生考试;同时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确保学生升学无忧。

主办:绥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承办:绥阳县中等职业学校党宣办

主编:杜明应

副主编:左学华田兴春付强

责任编辑:王华刚

图片提供:刘贵林杨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zhongzx.com/szxfz/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