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姜女石遗址规模最大,时代较早,一组

姜女石遗址位于绥中县,濒临渤海湾。民间传说的“姜女石”,是指在海中耸立着的一组自然礁石,即一组海蚀柱。遗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止锚湾、瓦子地、周家南山和大金丝屯等地。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年开始勘探发掘。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应与秦始皇东巡碣石有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揭石门。”《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文颖注曰:碣石“在辽西县,此石着海旁”。今山海关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属辽西郡,“姜女石”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的碣石十分近似。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年),在北征三郡乌桓回师的途中,曾有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所以可以推测,“姜女石”应是秦皇汉武时期的碣石。

该遗址分布在以石碑地为中心,东至止锚湾,西至黑山头,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5公里范围内的沿海高岗或台地上。石碑地遗址的中轴线,正对近海中的一组礁石——姜女石(俗称姜女坟)。这组天然海礁由三块巨大礁石组成,东边为一完整的海蚀柱,高20余米,西边两块较小,而且其中一块没有根基。据考证,这组礁石原为东西分布呈门形的一对海蚀柱,后来西侧礁石断为两截,遂形成了现在的状态。

年以来,经相关专业工作队伍的调查、发掘与论证,在该遗址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专家们参阅文献,结合遗址群所在地区的地理风貌,尤其以各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佐证,认定该处遗址群当年绝非一般郡县建筑,应属皇家级别的建筑物,且位于海滨,具有行宫性质,从而认定姜女石就是秦始皇、汉武帝东巡所至的碣石,正对姜女石的石碑地遗址当是碣石宫的遗址,而其他遗址是与之相关的附属建筑的遗址。

姜女石遗址由6处遗址点组成,整体部局呈T字形。临海的三处遗址分布在岬角和临海高地上,它们以石碑地遗址为中心,以止锚湾、黑山头为两翼,形成宏大的一宫两阙的格局。石碑地、瓦子地和周家南山遗址,分部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特别是三座突兀于碧海惊涛之上的礁石——姜女石、红石礁、掉龙蛋礁,分别与一宫两阙相对,构成了天然的门阙,将古代帝王君临天下的追求与壮观的自然景象完美结合起来,反映了古代创建者的非凡智慧与气魄。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人民中广为传颂。所以在中国各地出现许多有关孟姜女的"遗迹",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在被误认为是秦长城实为明长城东段的山海关和辽宁省绥中县一带。

姜女庙就是依据这一故事为纪念孟姜女而修的"贞女庙"。它位于绥中县西南前所西二十五里。山海关东十三里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上。此庙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年),清代重修。

传说很久以前江苏松江府有个孟家庄,孟家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这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孟、姜两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约秋后结了葫芦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把葫芦摘下来准备分享。忽听葫芦里传出一阵阵小孩的哭声,孟老汉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芦切开一看,呀!有个小女孩端坐在葫芦中,红红的脸蛋,圆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爱。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欢的不得了,一把抱起来说:"这孩子就给我吧!"可是孟老汉无儿无女,非要不可,两家争执起来,一时间不可开交。到后来,只好请村里的长者来断。长者说:"你们两家已约定葫芦一家一半,那么这葫芦里的孩子就算你们两家合养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汉无儿无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长大了,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一天,孟姜女完引针线,到后花园去散心。园中荷花盛开,池水如碧,忽然一对大蝴蝶落在池边的荷叶上,吸引了她的视线,她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用扇一扑,不想用力过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气恼,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捞,忽听背后有动静,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满面风尘,精神疲惫。孟姜女急忙找来父母。

孟老汉见年轻人私进后花园,非常生气,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进我的后花园?"年轻人急忙连连请罪,诉说了原委。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刚才是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边说边连连告罪。

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来,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便急忙来到前厅,对范喜良道:"你现在到处流落,也无定处,我想招你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终于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孟家庄有一无赖,平时喜欢拈花惹草,无所事事,多次上门求亲,孟老汉坚辞不允,他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如今听说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带着官兵来抓人。

这时孟家还蒙在鼓里呢,他们刚刚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哗啦啦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就要带走,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带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是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来源:今日头条、视觉秀旅游征稿启事『绥中门户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zhongzx.com/szxfz/7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