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实际建造者,99的人不知道他

说起北京城作为首都的历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许是明成祖朱棣,他通过靖难之役发动兵变夺权,而后将明朝首都由南京迁至北平。但其实,在朱棣之前,北京城就已经成型了,朱棣原先的燕王府实际上就是由元大都的行宫内殿改造而成的。

在明成祖之前,北京城就已经成为元朝的首都,并且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时候,曾经这样盛赞元大都:

“在大都市场上做生意的,不但有中国境内南北的豪商巨贾,而且还有远自中亚、南亚的商人,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根据登记表明,用马车和驮马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辆次。”

“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可以说,马可波罗亲眼见证了元大都的繁华,而马可波罗来华的时候,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的时候,而北京城建造就是由忽必烈最信任的一位谋臣主持设计和建造的,此人就是刘秉忠。

说起刘秉忠,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听说过,但是在当时的元朝,刘秉忠可以算得上是忽必烈手下的第一谋臣了。

刘秉忠(年-年),原金朝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祖籍瑞州(今辽宁省绥中县),原名侃,赐名秉忠,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

刘秉忠17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在当地颇有声誉,时人以他才能卓著,称其“聪书记”,位列“邢州五杰”之首。后来,他弃官隐居,拜入天宁寺虚照禅师门下,这个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另外一位云海禅师。

随着金朝的覆亡,刘秉忠被海云禅师推荐给当时尚未即位的忽必烈,随即受到忽必烈的赏识和重用,成为忽必烈麾下的重要谋臣。在此之后,刘秉忠又随忽必烈南征大理和南宋,他多次力劝忽必烈不要滥杀无辜,事实上,刘秉忠的建言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减少杀戮的作用。

由于刘秉忠极为擅长易学,经常在忽必烈面前传播易经,忽必烈也深受汉学滋养,忽必烈即位之后,在刘秉忠的建议之后,蒙古国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即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

在改国号的同时,忽必烈也改年号为“至元”,同样也是取自《易经》中“至哉坤元”之义,这样便和国号相互呼应了,这同样也是刘秉忠的建言。

与此同时,刘秉忠还被忽必烈任命,从事着一项宏伟的大型工程,这就是大都城的营建。

忽必烈任命刘秉忠负责大都的建都事宜。首先,刘秉忠选择了更加接近中原腹地的中都(即大都)建设都城,其次,大都建城的模式是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而这一结构是中原历代王朝的都城建设模式,再次,元大都的建设体现了《易经》中“法天象地”的原则,也就是说,地上的山川河流地势都和天上的星辰有对应关系,而大都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

可以说,元大都的修建直接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雏形,让北京从此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央,围绕着北京城,中国的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无数有趣的事。

也就是在元大都城彻底竣工的那一年,刘秉忠因病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忽必烈听闻刘秉忠病逝,痛心疾首,说道:

“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

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刘秉忠为太傅、赵国公,谥文贞。至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迄元仁宗时,再加封常山王。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的,仅有刘秉忠一人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zhongzx.com/szxtc/14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