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先生谈《万岁通天帖》视频
卢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卢林书咏《万岁通天帖》
卢林是著名书法家,也是造诣颇深的诗人,每每诗咏书法珍品,其文化情怀,诗性精神,尽显字里行间。卢林曾以“独步书坛一卷摹,神行信笔赏心愉”道出了《万岁通天帖》的价值所在。10月22日,我们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现场听卢林谈《万岁通天帖》,与他一同感叹“风流魏晋千年远,字脉相传赖此图”。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硬黄纸本,是东晋王羲之等的唐摹书法精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万岁通天帖》共七人十帖。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草书;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草书;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书;第七帖:王僧虔《王琰牒》,行书;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草书;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第十帖:王志《喉痛帖》,行书。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四月三日王方庆进”款字一行。
站在《万岁通天帖》前,卢林不禁发出感慨、感叹,并多有感悟。他说:“《万岁通天帖》的真迹是唐代王羲之后裔王方庆所收藏,他收藏了很多王羲之等的真迹。武则天想看这些真迹,王方庆就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就命大臣仿王方庆珍藏的墨迹。令人感慨的是,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命大臣仿完之后,把真迹还给了王方庆,摹本就留在了宫里。经过历史的演变,真迹无影无踪了,摹本流传至今。唐太宗当时“萧翼赚兰亭”,把《兰亭序》骗到手。武则天是把真迹还给原主人,把摹本留给自己。如果当时武则天把真迹留在宫中,那我们今天看的就是真迹了”。
让卢林感叹的是:“这个墨迹经过两次火灾,一次在明代,一次在清代。两次火灾都没有把真迹毁掉,使我们今天能够有幸看到这幅作品”。
本文作者程义伟(左)叶立群(右)与卢林先生合影
卢林的感悟就和书法有关系了:“王羲之学书法,主要取法两个人,一是钟繇,一是张芝。钟繇是曹魏时期人,张芝是汉代的。张芝是草书大家,钟繇是楷书大家。王羲之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从此可看出,王羲之学过钟繇的楷书。看《姨母帖》,就表露出钟繇笔法的一种书写,特别珍贵。《初月帖》,显示出他学张芝的草书的笔法。从这两个摹本,就能认证上述王羲之那段话。那段话出现在孙过庭《书谱》中。孙过庭也是唐代的,所以他的《书谱》非常可信,从历史的传说到与墨迹有关的正史,都说明王羲之取法于两个大家。但王羲之认为自己和钟繇比不相上下,楷书可能要超过钟繇。草书和张芝差一步,差在哪儿呢,他不像张芝那样池水尽墨。张芝当时写书法特别刻苦。王羲之认为自己如果用功到张芝的地步,能比张芝写的还好。欣赏这些墨迹,对于我们学书法和认识书法非常有作用”。
附卢林咏书法诗:
1、《万岁通天帖》
独步书坛一卷摹,神行信笔赏心愉。山阴道上留鹅种,墨迹绢遗忖豹奴。缓缓香云停尺翰,徐徐腊纸耀明珠。风流魏晋千年远,字脉相传赖此图。
2、观张旭《古诗四帖》
飘忽游龙欲上天,
蜃楼海际散群仙。
三杯醉叫蛇惊斗,
一线颠飞剑影缠。
望里空求羚角迹,
扑来满是气云旋。
欲窥草圣风规远,
幸有凝留五色笺。
3、观怀素《论书帖》
草草匆匆亦中规,
游丝逸笔尽相随。
抒怀点线玄禅住,
信手行间妙法窥。
雾霭蒸蒸云积幻,
芭蕉叶叶翠成帷。
花笺未染狂僧酒,
学步山阴道上追。
4、观欧阳询《千字文》
戈戟森然列束薪,
清寒瘦硬冷凌人。
切毫落纸斤风爽,
入木凝神刻意真。
楷法九宫端正手,
行书千字误庸身。
大唐气象尽揆览,
撷取精华眼不贫。
文章作者简介
程义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美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曾著《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韦尔申油画创作研究》《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研究》《辽宁文化艺术形态与精神重构——以宋惠民、韦尔申、白国文为例》《周卫油画创作研究》《黑土画魂——白国文的艺术与人生》《李连志艺术创作研究》等。
《程义伟篇艺术评论导读》
叶立群,辽宁绥中人,文化学者,评论家。多年来致力于地域文化、文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已出版著作《当代辽西的文学世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现代作家创作》《张成思美术创作研究》《晚清寓华传教士的跨文化传播》等多部。在《小说评论》《名作欣赏》《中国艺术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文化随笔、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近百篇。
东道网络——东道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