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怎样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39.html本期刊载彭勇撰写的《文明共生与族群秩序:清代对长城的废弃与坚守》,认为:清朝对长城的废弃和坚守,表明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一条族群秩序线,有助于文明共生,它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共有的文化精神。〔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清代是否修筑长城存在严重的误解,“清代不修长城”“明代长城东至山海关”等观念很流行,对清代长城修筑的基本事实和评价也存在许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颇为复杂。如果我们把清代对长城的废弃与坚守置于传统中国的整体发展历程中,就会发现清朝统治者在致力于构建“大一统”王朝新型的民族关系和边疆秩序时,虽然不像明朝那样大规模地修筑“九边”长城,但也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中国的长城防御策略,他既有对明代的长城进行修缮利用(如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修建或改建),也有部分的新修长城(如西北和西南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长城防御是传统中国在处理不同文明类型下族群关系的长期探索和成功实践。清朝对长城的废弃和坚守,表明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一条族群秩序线,有助于文明共生,它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共有的文化精神。〔关键词〕清代;长城;边墙;边疆治理
彭勇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清代长城修筑的认识和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清代的长城修筑何以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明长城到清代长城的修筑和防御,它们之间又存在哪些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有哪些共性的东西?如何给跨越数千年,绵延上万里,历时数千载的中国长城以准确的定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虽然近年的研究和认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分歧依然很大。本文从历代边疆治理的视角,基于史证分析,对比明清长城修筑的废弃与坚守,以期揭示长城在维护文明秩序和安定边疆秩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历代长城
一、问题的提出
近代以来,在中西方深度交流的大背景下,中国长城的存在引发不少西方来访者的好奇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izhongzx.com/szxfz/1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