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早晨,任跃翔在工厂甬道溜达,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回头一看是他的发小范国强,非常高兴。任跃翔在沈阳时他们住在一个院子,范国强爸爸原先卖水果,家境还不错,59年得了心脏病死去了。他妈带他和两个妺妹过。任跃翔称他妈赵姐。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玩,后来上小学又是同班。范国强小时候得过脑炎,智力低,在班里考试成绩总是打狼,任跃翔常辅导他,但收效甚微。
63年工厂到街道招工,发了一张卷,政治、语文、数学题都有。范国强不会,他看到政治卷里有“赫鲁晓夫”几个字,就把卷纸扔在地上,吐了一口吐沫,狠狠地跺了一脚说:“赫鲁晓夫,我恨他!”招工的人说这个孩子政治觉悟高,是个好苗子,当时就录用了他。范国强现在是车工,看机床车零件没问题。
范国强遇见任跃翔,也很高兴,请了两天假,要陪他们在沈阳好好玩玩。工厂里的造反派夺了权,但工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派系,生产仍照常进行,。他们去了沈阳中山公园、故宫、北陵、南湖公园,也去了辽宁大学、东北工学院,足足玩了两天。
范国强热情地说:“我家已经不在兴顺街的那个小院了,现在住在劳动公园对过工人村得26号楼,你们三个人去我家里坐坐吧。”任跃翔说:“不了,我要去小院看看姑姑。你和咱同学有联系吗?”范国强说:“同学们上了中学联系不多了。袁秋霞和路秀英还住在那院,你家下乡第二年,林树森就去了农村。”
侯海山说“咱们出来快一个月了,我和张林今天就回新民。”任跃翔说:“我到姑姑家看看,一两天也回新民,咱们学校见。”
任跃翔来到了童年生活的小院,姑姑和表哥还没下班,他就一个人在院子里转转。
任跃翔听父亲说这院子的房屋是奶奶建的。伪满时铁西区还是农田,日本人开发,街巷都规划好了,叫“新地号”,人们可以买地盖房。奶奶买了块地,建了一个小院,盖了12间房子,当时姑姑也出了钱,房子建好后分给爸爸和姑姑各6间。随街的4间门房,他们和姑姑一家两间,院内房子租给了路、范、袁、耿四户。
路家爸爸原来在铁西电影院前的小市场开个小饭店,卖饺子锅烙,57年公私合营进“二和永”饭店,62年去世后儿子路东生就接替进了饭店,现在已是厨师。
挨着路家的就是范国强家,他家搬走后,现在空着无人住。袁大爷是个掌鞋匠,在铁西电影院旁边开了个铺子。耿叔是个蹬三轮拉客的,院里人都叫他“耿老把”。他就老两口,无儿无女。跃翔听妈说他老伴是妓女从良的。
跃翔记得小时候院子还挺宽绰,有两棵枣树一棵槐树,夏日他和小伙伴在树下过家家玩;秋天枣红了,他们就拿竿子打枣,洗都不洗就吃;冬天浇了个小冰场,抽冰尜,打滑刺溜,有人故意来个“老太太钻被窝”,大家就拍手笑……
夏天,家家都用水桶铁皮做的炉子在院子里烧火做饭,谁家晚饭吃什么,全院的人都知道。跃翔最爱看范大姐蒸馒头。她是山东人,很会做面食,她蒸的馒头有小兔子、小鸭子、小松鼠、小金鱼各种形状,还用红小豆做眼睛,好看极了!蒸好了,范大姐总给跃翔一个,跃翔喜爱得舍不得吃。
谁家包饺子,总要各家送一碗,小院的人和睦相处,从沒有吵架拌嘴的。
现在家家都建简易房,院子中间就剩一条小道了。
“老小,不,跃翔哥啥时来的?”任跃翔一看是姑姑家邻居路东生。两人都很高兴,聊了起来。
跃翔问:“你二姐路秀英现在干什么?”“她在二十二中念书,这些日子串联去了。”“袁大爷家二霞——韩玉霞呢?”“她和我姐在一个学校,见面机会也不多。”
跃翔和路秀英、范国强、袁秋霞从小在一块玩,上小学都在一个班,每次来姑姑家总要打听他们的消息。
姑姑在街道服装厂上班,表哥在沈阳仪表厂当技术员,两人同时到家的。见了跃翔很高兴,询问串联的事。跃翔看表哥愁眉不展的,问是咋回事。姑姑说:“前几天你哥处的对象黄了……”
去年“十一”跃翔来姑家串门,表哥刚处个对象,个头比表哥还高,长得挺漂亮,人很白净梳着长长的大辫子。她和姑姑包饺子,有说有笑的。表哥看样子也很满意,美中不足的,她爸是资本家,她初中文化,现在没工作。
跃翔问:“就是那个顾春华吗,不都处了一年多了吗,咋黄了呢?”
姑姑说:“前几天你哥跟顾春华说,要积极要求进步,和家庭划清界线。春华爸听了就不愿意了,还没结婚呐,就嫌弃他是资本家了,就说啥也不干了。”
表哥唉声叹气也有些后悔。
姑姑说:“用不着长嘘短叹的,这搞对象也靠缘分,我跟你二大爷说了,他给你介绍一个,你们下星期见个面。”
任跃翔在姑家呆了两天,白天姑姑和表哥都上班,无所事事寂寞无聊,也回了新民。
任跃翔到校一看,张慧兰和张铁军己从杭州回来了。班里别的同学大部分回来了。分别了一个月了,大家都很兴奋,聊得热火朝天。有的说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激动人心的场景,有的描述苏杭的名胜古迹,有的介绍上海南京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有的赞美黄浦江畔灯火辉煌璀璨夺目的夜景……张林说:“咱们高一的岁数还小,胆子小,也没主意,走的地方不多,人家高三的同学有的都串联到漓江、西双版纳了。”
28
学校两派,都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时间命名自己的造反团,胡家富、刘爱党他们称“八一八”,郁振华、张铁军他们这一派称“九一五”。两派相安无事。书记、校长每天打扫校园收拾厕所积极主动,也没人理他们了。几个挨批斗的老师去校农场改造,也用不着红卫兵看管。县城高中不比城市的大学生,对文化革命的重要性、深远性缺少认识,也不知道怎么做,这两个多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到北京去参加毛主席接见,到全国各地串联,两派造反团也暂时相安无事。
11月末,东北天气很冷了。《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文章,号召学生徒步串联,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欢欣鼓舞,各班同学积极组建长征队,准备长征的装备物品。各长征队的成员都是本班同一造反派的。
张慧兰和铁军、跃翔几个人商量:“这是学习革命前辈,锻炼咱们同学意志的好事,咱们应该组建长征队。”张慧兰的想法正合任跃翔的心意,他正为串联没能到北京耿耿于怀,忙说:“太好了!我第一个报名。咱们问问同学谁愿意去。”
一年(5)在校的同学都积极响应。长征队共16人,10名男生,6名女生。接下来讨论长征队名字。同学们把毛主席诗词背得滚瓜烂熟,造反队、长征队名字多出此。有“驱虎豹”、“扫残云”、“看劲松”、“缚苍龙”等等。
任跃翔略微思索,说:“咱们叫‘从头越’,出自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家都说:“好!”然后就制作队旗。张铁军买来一大块红布、一小块黄布。任跃翔在黄布上写上“新民高中从头越长征队”,然后剪下来。张慧兰把字缝在红布上,队旗就制成了。同学们一致推选张铁军为队长,他也当仁不让。
同学们学着红军战士的装束。头戴军帽,下着军装,脚穿黄胶鞋。多数学生家人亲属有当兵的早就要了一套旧军装,肩头、胳膊肘缝补丁更像样,腰上扎条粗帆布带,绑上绑腿。背上背包,背包方方正正用带子捆成井字形,肩头斜挎着黄色书包,和行军水壶。长长的书包带和水壶带相互交叉,被腰带扎紧。会乐器的学生,把笛子、二胡别在背包上,不会的学生也买竹板,挂在腰带上。
长征开始了,张铁军打着旗走在前面,他们沿着1O2线公路前行。大家算计,从沈阳到北京里七外八,一千五百里,有半个多月就会走到了。沿途都有红卫兵串联接待站,吃宿没有问题。
第一天上午从新民出发,张铁军高举着队旗,大家排着队,挺着胸脯甩着胳膊,步伐整齐。贾桂芝吹着口琴,众人唱着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路有说有笑,很兴奋。中午,长征队在一个工厂食堂吃的午饭。长征的红卫兵很多,满满一屋子人,他们好不容易找了两张桌子坐好。张铁军、张林、任跃翔打来饭菜,同学们都饥肠辘辘,肠胃咕咕提出抗议了。几个同学就要下筷。侯海山一摆手说:“别……”大家想起,忘了背语录了。
“为人民服务!”张林抢着背,然后就吃。大家也都捡短的背,“民以食为天!”“我们都来至五湖四海”另一个接下一句:“为了一个共同目走到一起来的。”
轮到张铁军:“战士吃饱饭才能行军打仗!”任跃翔问他:“这条语录在第几页?”从兜里拿出了“红宝书”——《毛主席语录》。铁军答不上来,不服气的地说:“这本语录里不全,在毛选第一册,页!”这回跃翔无语了。张慧兰说:“别斗嘴了,抓紧吃饭,下午还要赶路。”
路上红卫兵长征队还不少,有的生产队的青年也组织起来了,反正沿途有人管吃管住,谁不想出去玩玩。接待站的人看有介绍信就接待,明知盖的是大萝卜戳,也不过问,花的是共产党们钱,谁自讨没趣,找那个麻烦?
“从头越长征队”晚饭前准时赶到了黑山县高中,住进了学生宿舍。该校的学生也出去串联,宿舍空的。大家吃完晚饭,打热水泡脚解乏,然后上床睡觉。
29
第二天早饭后,“从头越长征队”又从黑山出发,赶往北镇,途中公社设有接待站,食堂可以是路边的学校食堂,公社食堂,也有当地政府开餐馆,这些用来接待红卫兵理所应当,没商量。住宿有时就安排在附近社员家。
东北农村大多是土平房,富裕的人家,屋墙下边有石头底座,上边用土堆砌,把泥土中拌上麦秸或稻草,和得干些,像燕子垒窝似的,用三叉子一层层往上堆积,再刷平整了,待干了后,再用泥抹光,墙就砌成了。这墙夏天雨大容易滩塌,冬天还算暖和。
张慧兰、贾桂芝、田春蕾等6位女生借宿的这家是三间土平房,一明两暗:外屋进门就是灶台,上面安大铁锅烧水做饭,灶门可以凑柴禾烧火。进里屋是连二大炕,中间用栅板隔开,炕头就睡着老俩口,儿子儿媳带孩子去亲家了。她们就睡在炕稍。
张铁军、任跃翔、侯海山他们10个男生借宿的人家是南北对面炕,炕上面房檩吊根幔杠,幔杠上挂有幔布,睡觉时,布帘一拉,就隔避开了。张铁军他们1O个人睡在北炕,一点不挤,挺暖和。
这家,炕头就睡着老俩口,儿子儿媳带孩子睡在炕梢。睡前大娘叫儿子从大锅里舀盆洗脚水,说:“走一天都累了吧,泡泡脚,解解乏。”几个人忙说“谢谢大娘!”
“谢什么,就多添一把柴禾。这几天我们村像逛夜市似的,一拨一拨的,晚上宽绰一点的人家都住满了学生,可够热闹的。”
冬天夜长,老大爷睡不着,吹灭了煤油灯,钻进被窝,吸着蛤蟆赖旱烟跟他们唠嗑。老大爷先问问这几个学生家庭情况,生产队一天工分分多少钱等等,接下来说:“你们这些学生不上课,到处‘穿帘子’为的啥?”
“爸,你啥也不懂,那叫‘大串联’,是为了保卫毛主席!”在炕梢的儿子给他爸纠正。
老人家“吧嗒吧嗒”吸了一口烟,吐了出来:“我懂,‘穿大帘子’不就是文什么革命嘛?毛主席咋地啦?”
“有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反对毛主席,要复辟。”张铁军给他解释。
“他‘扶壁扶墙’咱不管,反对毛主席咱们贫下中农可不答应!那把他们关进监狱或者给他毙了不就得了,让你们半大孩子穿,穿什么帘子干什么?”
跃翔心里好笑也不解释了,直接答道:“宣传革命道理呗。”
“你们到处蹓达,就宣传革命了,那些坏人就怕啦?学生不念书,将来就得像大爷我似的,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垄沟里找豆包……”老大爷吸足了烟,咳了两声,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敲了敲,唠着唠着,不一会就鼾声如雷了。
清晨吃过早饭,“从头越长征队”继续前行。天空飘着小清雪,西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似的。铁军把旗卷上,低着头走在前面,他个子高,任跃翔躲在他身后,让他挡风,说:“个子矮也有好处,有人给挡风,什么鬼天气,把人冻个半死!”
铁军说:“别得了便宜还卖乖,闭嘴!小心大风把你舌头冻了!”后边的同学也低头猫腰,一个紧挨一个,顶风冒雪前行。
中午到了北镇,刘慧兰和张铁军商量一下,说:“今天西北风太大,天冷,咱们在这休息半天,明早再出发。”“队长万岁!”大家欢呼雀跃。北镇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塞外小城,城门楼、城墙、街中的牌坊完好无损,道两旁的建筑也古色古香。大家饭后在城内游玩了半天。
30
第二天雪霁天晴,长征队续继前行,可是速度明显慢了。有的同学脚上磨出了水泡。听别人教的方法,用针穿上头发丝,把水泡穿透,把里边的水放出来。大家也没带碘伏、酒精消毒药剂,有几个女同学脚上泡感染化脓了,走路一挪一崴的。张铁军、侯海山就把她们的行李抢着背在肩上。任跃翔的脚也磨出了水泡,但是他说啥也不让别人帮助背行李。
到了锦州,张铁军决定休息一天,几名水泡化脓的同学去看看医生,大家买碘伏等消炎药,感冒药备用。
他们住宿的地方是政府机关干部的住宅小区,看样子是解放前外国人留下的。每户是一个独立的小洋房,一模一样,房与房之距离少说也有10米,一排排整整齐齐,房子周围种满了树木。学生三个两个分散到各家住宿。要记好区号门牌号,否则找不到自己借宿的人家。
洋房的内部结构也相同,一间主卧,一间客卧,一间书房,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房间不大,但够用。张铁军和任跃翔借住的这家,男主人姓赵,是市政府的干部,女主人姓姚,是大学老师,女儿在北京大学读书,儿子在上海交大。两个孩子都在外地读书,只有节假日才回家,客卧就用来接待串联的红卫兵。
她让他俩叫她姚姨。饭后几人聊天,任跃翔看着墙上的照片说:“我发现学习好的出于一家,兄弟姐妹学习都好,这是父母遗传吧。”“遗传的原因有,但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孩子不成才的不是也很多么?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身教胜于言教,耳濡目染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现在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唯成份论是错误的。”姚姨叹了口气说。“正是,正是。”两人连连赞同。
第二天张慧兰、张铁军陪几位脚上医院治疗,其他同学买药品纱布等。
医生是一位40多岁的阿姨,也不嫌跃翔脚有味,抱起来仔细看了看,说沒大事。她先把脓水挤出来,用碘伏棉球仔细消毒,然后敷上药膏:“小伙子肉皮合,过两天就好。以后脚打泡时,泡脚时別弄破,泡完脚擦干然后再把泡里的水放出来,千万别弄破皮,用碘伏消毒,再缠上纱布。鞋子大小要合适,小了,脚趾头容易挤出泡,鞋大了,脚掌容易磨出泡,可以絮些苞米皮。你们半大小子,脚爱出汗,睡觉前把苞米皮炕干,第二天再絮里。注意,砂子进鞋里马上倒出来……”
医生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跃翔很感动,说:“谢谢阿姨!”
“谢什么,唉,我闺女也长征串联去了,现在也不知走到哪了……你脚还疼不?”
任跃翔脚踩地试一试高兴地说:“就是挤脓时疼了一下,现在一点也不疼了。”
这时,张慧兰她们几个女生也过来了。大家逛逛街,买些日用品,又回到干部大院。
从那以后,同学们水泡感染的事从未发生,渐渐脚底都磨出了茧子。大家兴致又来了,一路有说有笑,歌声不断。任跃翔打着竹板说数来宝:“同学们,往前冲,前面小城是绥中。绥中县,产水果,花盖鸭梨、大苹果。同学们,可劲吃,千万不要吃拉稀……”“什么破词,臭嘴!”大家纷纷叫骂。“水果甜,任品尝,继续长征身体强……”任跃翔赶紧改。“这还像回事,往下编。”任跃翔模仿马三立:“我叫逗你玩儿。”同学都笑起来。
铁军决定休息半天,让同学去市场买水果。大家背了书包就出去了。不一会,铁军背了满满一书包冻秋梨:“这梨太便宜了,一斤才3分,在新民最少也得1角。”“到这还买冻秋梨,你傻不傻?这大鸭梨一斤才8分,在咱家那2角5。哪个便宜?”跃翔说。
大家陆续回来了,有买花盖梨的,有买鸭梨的,有买苹果的……,大家分吃,剩下的留路上吃。
从头越长征队就这样,走走歇歇,来到了山海关。任跃翔又来了兴头,竹板上下翻飞:“叫同学,向前看,天下雄关在前面。向前走,莫怠慢,不到长城非好汉!姜女庙,老龙头,长城如龙卧山头。山河美,似锦绣,建设重任担肩头。谁要反对毛主席,咱们坚决和他斗!……”
同学们在山海关玩了半天,登上山海关城楼,在箭楼上远眺,祖国山河壮美极了,大家齐声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